“中外人文交流”北外英语学院第十三届首都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5月1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第十三届首都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学术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主办,面向首都及周边高校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向来自英美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及国别研究方向的同学征稿,收到了各高校研究生的踊跃投稿,在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经专家评审遴选,最后有四十余篇论文入选,其中六篇论文入选主论坛。论坛期间,同学们对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了精彩展示,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莅临论坛的各位专家老师也对同学们的优秀表现进行了权威的点评。
11日上午9时,论坛在北外阿语楼101阶梯教室正式开幕。上午的会场为主论坛,由嘉宾老师和优秀论文获得者分享学术成果和研究心得。本次论坛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英国研究中心及爱尔兰研究中心主任王展鹏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王丽亚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专用英语学院副院长彭萍老师,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何中清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周铭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陈辉老师,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王海若老师担任评委,同时有幸邀请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孙萍老师作为嘉宾进行主旨发言。
论坛首先由王展鹏老师致开幕词。王老师回顾了往届学术论坛的成果,鼓励英院学子好学深思,多参与学术活动,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希望同学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实现更高层次的学术追求;同时关注时事热点,了解世界局势变化,拓展国际视野,从不同视角来思考国家的大问题。随后,北外艺术研究院孙萍院长做了主题为“文化传播,在于传心——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主旨发言。孙萍院长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有丰富的舞台表演及文化对外交流经验,她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进行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经历与感悟,让现场观众获益匪浅。
接下来,6名研究生依次展示了自己的学术成果: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门椿林同学以语象叙事的视角,呈现了亨利·詹姆斯著作《专使》中主人公在巴黎的审美经历及由此引发的美国-欧洲文化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子灵同学回顾了二战后德国曲折而深刻的历史反思之路。今年恰逢二战爆发80周年,德国的历史反思之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正面历史提供了借鉴价值。
北京外国语大学黄芸蔚同学分析了英国脱欧对英国及欧盟气候政策的影响,契合英国脱欧的时政热点,展示过程相当精彩。
北京外国语大学莫珺茹同学梳理、分析了《人民日报》1949年以后对翻译家的报道,探索了译者的媒介形象变迁及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视角十分独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靳俊杰同学基于习近平总书记5篇纪念性政治演讲的自建封闭语料库,对“不断+V”和“始终+V”两种搭配进行了定量对比研究,非常有启发性。
北京外国语大学徐丹同学通过个案研究,揭示了续写中协同如何运作及其对二语教学的作用,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得到好评。
各位选手的优秀表现引得在场师生赞叹连连。各位评委老师着眼于选题、学术规范、写作技巧等角度,分别对同学们的论文提出了宝贵意见。随后各位老师为优秀论文获得者进行颁奖,鼓励各位同学在学术之路上更进一步。
下午,不同主题的四个分论坛在英语学院圆满举办。各位入选的同学共同分享各自的学术观点,英美文学方向的周铭老师、国别研究方向的周杜鹃老师、翻译方向的王海若老师及语言学方向的陈辉老师对各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交流,各位参会选手都觉得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本届学术论坛能获得圆满成功,要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感谢各位同学的踊跃参与。北外英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已走过了十三年,是学子们交流学术思想的宝贵平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同学参与进来,互相切磋,提高学术水平,开阔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