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出席大会并讲话。我校中东欧研究中心丁超、英国研究中心王展鹏、日本研究中心丁红卫、加拿大研究中心刘琛、G20研究中心孙文莉等参加会议。
严隽琪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培育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她强调国别和区域研究要为国家外交提供智力支持,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智库建设是高校的责任之一,也是优势之一,是对高校学科发展的促进;应当努力提升研究质量,为国家做出应有贡献。郝平就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讲了四点意见:一是全力推进国别和区域研究各基地的实体化建设工作;二是推动各基地管理机制体制改革,为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改革活力;三是尽快建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旋转门”制度,促进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在高校智库和政府机构间良性流动;四是国别和区域研究要为中非、中东欧、中拉美建立人文交流机制提供基础性研究,为正式建立人文交流机制做好探路者。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岑建君、社科司司长张东刚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岑建君对下一阶段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作了工作部署。
丁超作为培育基地代表,作了题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做好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大会发言,介绍了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和中东欧研究中心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专题研究和咨政服务等方面的情况。王展鹏主持了大会第三组(欧洲片区)的讨论。会议期间,各基地代表就中心建设与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等中央国家机关的代表,全国42家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负责人,以及其他承担国别和区域研究指向性课题的22家单位代表参加会议。